植物油部分动物油、水、调味料经调配加工而成的可塑性的油脂品,用以代替从牛奶取得的天然奶油

按其形状分为硬质、软质、液状和粉末4种。按其用途分为家庭用及食品工业用2种,前者又分餐用、涂抹面包用、烹调用和制作冰淇淋。后者又分面包糕点用、制作酥皮点心用及制作馅饼用。其主要区别是配方、使用的原料油脂和改质的要求不同。

人造奶油的制备方法是:先按配方要求把液体油脂和固体油脂(氢化油脂)送入配和罐,再把食盐、糖、香味料、食用色素、奶粉、乳化剂、防腐剂、水等调配成水溶液。边搅拌边添加,使水溶液与油形成乳化液。然后通过激冷机进行速冷捏合,再包装为成品。

虽然反式脂肪酸可以使食物的味道、口感更好,但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当脂肪酸的结构发生改变,其性质也跟着起了变化。许多人知道,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红花油、玉米油、棉子油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但是当它们被氢化为反式脂肪酸后,作用却恰恰相反,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降低HDL(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可降低患冠心病的危险),因而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欧洲8个国家联合开展的多项有关反式脂肪酸危害的研究显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反式脂肪酸负有极大的责任。它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甚至还会损害人的认知功能。此外,反式脂肪酸还会诱发肿瘤(乳腺癌等)、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导致妇女患不孕症的几率增加70%以上,对胎儿体重、青少年发育也有不利影响。
据了解,如今在美国食品标签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而且规定含量不得超过2%;在加拿大,食品标签必须注明反式脂肪含量,并鼓励减少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食品反式脂肪酸含量标准,人们对反式脂肪酸也知之甚少。专家建议市民在购买食品时,最好要特别留意一下有无“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黄(奶)油”等字样,以区分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除此之外,洋快餐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年轻人和孕妇要特别当心。

过去大家认为植物奶油健康,因为饱和脂肪含量低。植物奶油不健康,是最近二十年才发现的。而且现在人们又发现动物奶油其实很健康。动物奶油中的天然反式脂肪是共轭亚油酸,这种天然反式脂肪与植物奶油中的人造反式脂肪是不同的,对人是无害而且有益的,能够抗癌减肥降血脂。植物奶油就算完全没有反式脂肪,也没有动物奶油的好处,而且难吃。

来自维基百科:异油酸是一种可以从奶和乳制品(例如酸奶和奶酪)中获得的天然ω−7反式脂肪酸。虽说异油酸是一种反式脂肪酸,但是这种天然反式脂肪可以降低人类血液里面的低密度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这正好与其它反式脂肪的作用相反。食用异油酸的人可以减少发生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异油酸也是人奶中的主要反式脂肪。在哺乳动物体内,细胞会把异油酸转化成一种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可以抑制致癌物质的活性。

反式脂肪酸有各种别称:
氢化植物油、氢化脂肪、精炼植物油、氢化棕榈油、固体植物油、起酥油、人造酥油、植物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人造脂肪、植物黄油、植物奶油、奶精、代可可脂、麦淇淋

氢化植物油并不直接等同于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氢化植物油中的含量取决于生产工艺所采用的压力、温度、催化剂的用量和类型等因素,因此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现在的人造奶油也大多是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以前的人造奶油会用到油脂氢化技术,所以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但是现在的大厂都升级到酯化时代了,氢化技术只有一些超级落后的小厂在用了。至于为什么网上一看到人造奶油都会有人说氢化油和反式脂肪酸,因为大家都是在百度上复制来粘贴去的,或者某某大V老师说的,不好意思,他也是抄的百度,不然你深入的问一下他人造奶油目前的技术,你看他能不能说的出,所以这么多年来网上的风向一直是这样。

人造奶油里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这个油脂可以是植物油(最便宜的),也有猪油、牛油(牛的脂肪提炼油),一些高端的人造奶油里也加入天然奶油来丰富香气,如果你在产品配料表里看到展开出来一长串的,那肯定是人造奶油了。

肉类与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会提高血液的胆固醇含量以及罹患心脏疾病的风险。人造奶油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例为1:3,而奶油是2:1。

到了今天,现代科学发现氢化制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提高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所以科学界已经开始采用别的饿方法让使蔬菜油固化,但不会产生反式脂肪。目前已经有制造商开始生产“无反式脂肪”的人造奶油了。